当前位置农经网 > 致富信息 > 人物 >

新疆二十九团“军垦二代”张新超 大棚冬枣承载致富梦

点击: 时间:2015-01-20 13:51 作者:大森林  来源:天山网 

新疆二十九团张新超
  今年54岁的张新超,是二十九团一名土生土长的军垦二代,父母是从山东进疆的。他16岁参加工作,当过通讯兵、干过经警、放过电影、跑过出租车、从事过酱厂销售、食堂司务长等工作,在一线承包土地10 多年。听说我要采访他,张新超笑着说:“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,没有啥特别的,无论干什么工作尽力做好就行。”简单的话语、坦然的神态,让我觉得眼前的这位合作社理事长非常可亲可近。
  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职工,48年来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梦想,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挥洒在生他养他的团场,也让自己的人生在奋斗中不断出彩。1981年,从伊犁当兵复员的张新超得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—在库尔勒市南疆站当经警;虽然工作不错,前途也无量,但是他总觉得心里无着无落的;干了两年多,在他的强烈要求下,他回到了团场。 在后来的近20年时间里,张新超承包过三年旱冰场、种过三年地、干过六年司务长、从事过三年销售、开过四年车......当时,许多人笑话他不务正业,可他却坚信只要扎根农场,就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。
  “曾经沧海难为水”。经历过岁月的磨练和沉淀后的张新超于2004年到29团园10连承包了15亩果园。因果树刚刚经受了一场严重的冻害,果园园相差,存活率只有70%。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,尽管读的书不多,可他知道科学知识对果树管理有多么重要。凭着山东人特有的精神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,他不放过任何培训学习的机会,经常到示范园和周边乡镇果园请教管理技术。当别人聚在一起打牌、闲聊、喝酒时,而张新超却在看书、上网、学技术......虽然果树开始恢复,逐渐有了产量,但是亏损是肯定的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察,2005年,他在自己的果园里盖起了一座温室大棚,虽然很辛苦,但是每年都有2-4万的收入;2009年他又在果园里建起了一座温室大棚。
  忙了大棚忙果树,一年忙到头也没有休息日,妻子也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,而雇人的工钱一年比一年高,辛辛苦苦种一年菜还没有菜贩子挣得多......有着独特眼光的张新超在心中萌生了种植大棚冬枣的想法。说干就干,有着一定管理果树和种植大棚经验的他即开始了“红色之旅”。外出学习、考察市场、整地施肥、联系树苗......2011年3月,他从陕西大荔县以每株8元的价格空运了1500棵红枣树,但是成活率只有13%;年底,他又购买了本地直播的酸枣苗,全部按照1×1.4的行距栽种了1000多株。2012年5月嫁接,当年就产了几十公斤冬枣;2013年-2014年,仅一座大棚就产了2200多公斤红枣,经济效益达到了13万元,而一年的成本只有1万元。劳动时间和工作量比以前减少了一半,而收入却增加了一半,张新超的心里乐开了花。
  在他的带动下,周围承包户也纷纷建起了温室大棚,栽种了冬枣,5年时间里就发展到50多座。2014年6月,他成立了铁门关市第一个红枣专业合作社,注册资金50万元,面积150亩。身为合作社理事长的张新超更忙了,交流观摩、挑选树种、修剪打药、寻找销路......尽管很劳累,还要承担着无法预测的风险,可是看到大家富裕了,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值了。为了保证品质,他不仅严把技术关、质量关,禁止使用有毒农药和膨大剂,还购买了红枣分选机、测糖仪;9月份,他又带上红枣到乌鲁木齐参加亚博会,为合作社产品寻找“婆家”,这一年很忙碌,却很充实......
  说起今后的打算,张新超更是信心满满:“合作社规模在不断扩大,成员们也挺团结,我相信合作社的"钱途"是无量的,我们的红枣树一定会成为真正的摇钱树。”

分享:

tag:

视频推荐

热门推荐

[专题汇总]PHOTO
  • 2015年民众最关注问题盘点

    2015年民众最关注问题盘点

  • 图说2014年十大农业热门词汇

    图说2014年十大农业热门词汇

  • 习近平最牵挂的十一件农事

    习近平最牵挂的十一件农事

  • 国内外数十种龟全面分析鉴赏

    国内外数十种龟全面分析鉴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