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科专家陈春秀奔波田间地头35年 是广大菜农的良师益友
点击: 时间:2018-09-12 17:15 作者:青争儿 来源:第一农经
中国是个种植大国,在我国各省各地的蔬菜种植面积都非常广泛。而想要蔬菜有个较好的收益,除了要选对适合的蔬菜品种外,也离不开种植户的栽培技术。在北京郊区里,有这么一个人,在菜农圈中她的名字无人不知。她长期从事蔬菜品种与栽培技术推广工作,35年坚持奔波于田间地头。她的工作岗位是郊区农技服务,岗位平凡,工作非常辛苦,但她多年来一直秉承责任担当,使农业技术惠及京郊广大菜农。她就是陈春秀。
陈春秀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,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,年均下乡240多天,在京郊建立了25个示范园区,推广了百余新品种,为周边1.5万余户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为企业、农户、全科农技员举办培训班4500多次,现场指导蔬菜种植户和农业园区1.5万余次,培训和指导农民技术人员达十多万人次。她还面向全国传授蔬菜栽培技术,不顾自己湿疹、风湿性关节炎等职业病,在高烧40度时仍坚持组织观摩培训,使很多低收入村及贫困村的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增收致富。

左三:陈春秀
这些惊人的数字,反映了这位农业专家对工作的高度热忱和“拼命三娘”式的工作作风。她不仅为北京市通州、大兴、顺义、房山等9个区蔬菜生产服务,而且还对天津、山西阳泉、河南漯河、江西瑞金、山东聊城、甘肃、新疆和田等全国范围的全科农技员、农户进行蔬菜栽培技术培训,平均年培训高达79场,共计培训40多万人次。
由于常年在高湿的蔬菜温室、大棚内工作,使她患上了严重的湿疹、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。虽然病痛缠身,但她仍然坚持每年下乡240多天,从未休过一天工龄假。曾经高烧达40度,还坚持组织菜农观摩现场会、亲自做培训讲座。2015年,她颈椎受伤,带着颈托仍坚持下乡;2016年,患心肌炎,躺在病床上的她依然为农民准备培训材料,没到出院时间,就又到现场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。去年4月,在为密云区一个低收入村驻村进行科技技术指导过程中,陈春秀不慎被村里的狗咬伤,拖着受伤的腿,她还坐长途汽车,坚持一个半月为百姓进行南瓜种植技术指导,使这个村子建起了“金瓜谷”,发展农业旅游,摆脱了低收入的帽子。正是这种甘于奉献、服务至上的精神,使她将信誉和承诺看得高于一切,在个人和工作、个人和菜农面前,她总是选择工作、选择服务菜农,因为她觉得为农民奉献虽苦尤甜,为百姓服务无怨无悔。
如今,身为一名农科专家,陈春秀已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,也获得过众多荣誉,但她从未把荣誉和光环放在心上。在她眼中,自己的工作是平凡的,坚持技术创新,给农民解决更多实际问题,才是最重要的。2011年,顺义区2万多亩西瓜出现未成熟果肉腐烂现象,农民叫“水脱”,损失高达30%至60%。面对病情,农民束手无策,她更是急在心里,连续多日调研取样、实地研究,分析原因。在不改变西瓜品种的情况下,从栽培措施上入手,采取改变浇水方式、科学追肥、后期温度合理控制等措施,终于解决了困扰瓜农的老大难问题,挽回了损失。

右二:陈春秀
在为基地及农民技术服务的同时,她时刻不忘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在长期深入郊区工作中,不断总结经验,经常为农民致富提供好点子。如在设施蔬菜生产方面提出“草莓套种小西瓜”“小南瓜一茬多收高产”等许多新的种植模式。
在为北京市低收入村进行精准帮扶工作中,她所负责的密云区冯家峪西白莲峪村,由于地处偏远,为了提高低收入农户科学种田的技术,她每周3次以上进行现场指导,有时还要住在村内。每次去时,清晨4点就已起床,乘坐长途汽车,回到家都已晚上11时。在她心里,只要能帮农民“脱低”致富,再艰辛的付出也是值得的。
如今,她的付出已是硕果累累,这些硕果就是京郊大地蔬菜产业的欣欣向荣,就是无数菜农脱贫致富后的张张笑脸,是广大菜农的认可和称赞,是农业科技落地开花惠及农民所带来的欣慰。现在,她已成为菜农的良师益友,是菜农心目中真正的贴心人。
(第一农经整理)
分享: